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重医专业)

发布时间:2016-01-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实验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for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代码:(以培养计划为准)

本大纲主笔人:李海玲

一、学时与学分

课程总学时:30,总学分:2,实验学时:30,实验学分:2。

二、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

周井炎主编,《基础化学实验》上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4。

三、本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实验课是面向本硕联读的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实验课程,它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熟悉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方法,了解某些元素的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看”“想”“做”“记”“论”五大方面的能力。“看”指准确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想”指开动脑筋地研究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做”指准确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记”指正确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论”指能够理性地讨论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做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无机化学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配位化合物”“d区元素的重要性质”以及常见的无机基本操作。

五、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及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老师课堂只讲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和部分难点

4. 实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5.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

6. 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产生的原因,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建意见或建议。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7. 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并提前预做实验,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与结果记录,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六、考核和评分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每个实验单独考核,最后成绩为加全平均分,总分100。

每个实验的评分如下

其中:预习报告:20%;实验动手能力:30%;实验结果:10%;对实验室规则的遵守程度:10%;实验报告:30% 。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类型

计划学时

每组人数

主要仪器设备

所在实验室

1

绪论

1.观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录像

2.讲解化学实验室的纪律与安全要求

3.简介实验课的要求

4.领取并洗涤实验仪器

演示性

4

1

本学期所需用的所有仪器

化学楼

2

磷酸一氢钠、磷酸二氢钠的制备及检验

1.磷酸二氢钠的制备

2.磷酸一氢钠的制备

3.产品性质的检验

验证性

4

1

电子台秤;烧杯;水浴锅;布氏漏斗;量筒;蒸发皿

化学楼

3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1.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判断物质氧化还原性的相对大小,并用实验验证之。

2.浓度改变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3.电动势的测定

4.通过电动势的测定,验证浓度的改变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验证性

4

1

电位差计;伏特计;烧杯;试管;盐桥;导线;电极(铜片、锌片)

化学楼

4

d区重要元素(铬、锰、铁、钴、镍)化合物性质与应用

1.低价氢氧化物(铬、锰、铁、钴、镍)的生成及酸碱性的验证

2.高价氢氧化物(铁、钴、镍)的生成及性质

3.低价盐(铬、锰)的还原性

4.高价盐(铬、锰)的氧化

5.锰酸盐的制备及不稳定性检验

6. 钴、镍的氨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验证性

5

1

离心机;离心管;烧杯;试管;

酒精灯;试管夹。

化学楼

5

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合成

1.FeC2O4·2H2O的制备

2. K3[Fe(C2O4)3] ·3H2O的制备

3.晶体光敏性的验证

综合性

4

1

电子台秤;烧杯;布氏漏斗;量筒;蒸发皿;表面皿

化学楼

6

碘酸铜的制备

1.装柱

2.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或转型

3.氯酸的制备

4.碘酸的制备

5.碘酸铜的生成

综合性

4.5

1

电热电磁搅拌器;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柱;洗气瓶;玻璃漏斗;布氏漏斗;烧杯。

化学楼

7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1. 制备简单配合物[Cu(NH3)4]SO4

2.螯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3.验证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4.设计实验,证明配离子[Fe(CN)6]3-和简单离子Fe3+在存在形式、沉淀及氧化还原性方面的差异。

5.验证配体取代的顺序

6.验证导致配位解离平衡移动的因素(酸,碱,沉淀剂或氧化还原剂)。

设计性

4.5

1

离心机;

离心管;烧杯;

布氏漏斗;试管;

化学楼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